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信息 > 学术论文 > 黏土砖窑整治难的瓶颈在哪里

黏土砖窑整治难的瓶颈在哪里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08-03-11
  • 浏览量:1249
【字体:

    黏土砖窑,是生产和制造黏土类传统墙材的“机器”,非黏土类新型墙材能否占领城乡建筑市场,从根本上来说,完全取决于黏土砖窑是否退出历史舞台。通过 10多年来对黏土砖窑的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应该看到黏土类传统墙材仍然充斥着城乡建筑市场,以其低廉的价格,与非黏土类新型墙材抗衡,阻碍了非黏土类新型墙材的推广使用步伐。那么黏土砖窑整治难的瓶颈究竟在哪里?
    一、黏土是稀缺资源的理念亟待确立黏土是资源,特别是优质黏土,不仅是资源,而且是稀缺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千百年来,人们从未把赖以生存的土地当作资源看待,并认为黏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错误意识,导致人们对黏土的不珍惜,对浪费黏土的行为熟视无睹。有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1.43亩,到2005年已经下降到1.4亩,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0%.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黏土砖窑占用土地达460万亩,每年浪费黏土毁田达20多万亩,毫无疑问,黏土砖窑成为浪费黏土资源的“罪魁祸首”。黏土砖窑要烧制合格的黏土类传统墙材,必须使用优质良田的黏土,势必造成优质黏土资源的大量流失。因此,应尽快转变观念,重新认识黏土,确立黏土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的新理念,从而引起人们对黏土资源的高度重视和珍惜。
    二、窑业用地的价格体系亟待规范多年来,由于人们没有确立黏土是稀缺资源的理念,加之黏土砖窑大多建在乡野山洼,取土占用耕地的价格,是极为廉价的。个别村庄,为了赚取一时的蝇头小利,上百元一亩,甚或几十元一亩,将优质黏土卖给业主,而业主用低廉的价格一次性买断土地使用权,生产和制造黏土类传统墙材,并从中获取最大利益。黏土砖窑取土用地,不同于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及其他城乡建设用地,黏土砖窑用地,是一次毁灭性用地,有些用地难以复耕,所谓拆除黏土砖窑后复耕的土地,已经没有优质黏土层,卵石裸露,植被已被破坏,基本无法种植农作物,有的取土后成为大水塘,完全不能复耕。城乡建设用地价格,在多次调整后,基本可以反映土地的实际价值,而黏土砖窑是以农民失地为代价而存在的,用地价格不能反映黏土资源的稀缺程度。在确立黏土是稀缺资源新的理念后,土地部门应尽快建立制度,形成一整套完整、规范的黏土砖窑用地价格体系,大幅度提高其用地价格,从而加大黏土砖窑的生产成本,迫使黏土砖窑破产倒闭尽快退出历史舞台。
    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亟待形成合力黏土砖窑整治工作,目前主要是由各地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来推动。我认为要顺利开展,必须与相关部门齐抓共管。某地曾出现这种现象: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检查窑业整治情况,前脚刚走,其他某部门的人后脚就进去收费。一边是大张旗鼓地进行窑业整治,要拆除黏土砖窑,一边却是把黏土砖窑当作摇钱树,要收取各种税费。这种不和谐的现象出现,主要是相关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确、相互推诿造成的。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在当地政府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管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把黏土砖窑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总体要求上来,由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具体协调,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保障黏土砖窑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力度亟待加大无庸讳言,黏土砖窑整治难,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力度不够造成的。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个别地方领导对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黏土砖窑整治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省、市文件有了,地方政府文件也有了,表面上看来轰轰烈烈,实质上落实不到位,雷声大,雨点小,流于形式。个别乡镇政府,只顾眼前利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依然我行我素,你拆你的窑,他烧他的砖,我收我的钱,黏土砖窑不光拆不掉,个别领导还为业主说情,帮助业主疏通各方面关系,建新的黏土砖窑。某地几年来共拆除近30门黏土砖窑,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下,近年又偷偷摸摸建起五六门黏土砖窑,而且是避开“18门以下”的有关政策,建20门、25门大窑,待墙改部门发现后,大窑已建成开始生产,造成既成事实,让墙改部门束手无策。黏土是稀缺资源,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黏土砖窑是“吃”农民的命根子生存的,特别是县、乡一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更要充分认识黏土砖窑整治工作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切切实实履行职责,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