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文件出炉,事关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影响几何?
- 发布人:中国镁质材料网
- 发布时间:2024-11-07
- 浏览量:658
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修订印发《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24年本)》(工信部原〔2024〕206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产能置换政策是强化行业产能治理的重要举措,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实施办法》将进一步优化水泥玻璃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促进供需动态平衡,同时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最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引导低效产能加快退出
了解到,针对《实施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相关解读。
《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工信部原〔2021〕80号,以下简称80号文)在遏制产能无序扩张、引导低效产能有序退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变化,80号文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工作要求,存在差异化调控措施不明显、仅以窑径推算的水泥熟料产能与实际产能相差较大、产能跨区域转移困难、与新出台政策标准缺乏有效衔接等问题。
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对80号文进行修订,通过严格产能认定、提高新建项目标准、简化跨省流动程序等调整,推动产业布局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水泥玻璃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与80号文相比,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加严水泥置换要求,明确水泥熟料低效运行产能不能用于置换、用于新建项目置换的水泥熟料产能不能拆分转让等;二是完善产能核定方式,取消以水泥回转窑窑径和玻璃日熔化量为依据核定产能的规定,推动备案产能与实际产能统一;三是实施地区差异管理,位于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或前三年水泥熟料平均产能利用率低于50%的省份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原则上不得从省外置换产能等;四是简化跨地区产能转出程序,位于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或同一法人企业集团内部的产能跨省转出,可不报转出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示、公告;五是加强与能效环保政策协同,明确能效达不到基准水平要求的产能不能用于置换等。”上述相关负责人称。
《实施办法》引导低效产能加快退出,注重产能的合规性和企业的诚信经营,对可置换产能的认定标准更加严格。
与80号文相比,《实施办法》新增了不能用于置换的产能:一是不在合规清单范围内的产能;二是能效达不到现行版《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基准水平要求的产能;三是自2024年起连续两年每年运转天数不足90天的水泥熟料产能;四是未开展产能置换的光伏压延玻璃产能,或不超过150吨/天的工业用平板玻璃产能;五是因债务纠纷等原因导致设备无法拆除或存在法院查封情况的产能。
记者了解到,为促进产能置换方案加快实施,《实施办法》规定产能置换方案自公告之日起两年内,项目建设企业应完成备案和环评等手续,三年内完成项目建设并点火投产,逾期产能置换方案失效。对已经完成产能置换方案公告的,在《实施办法》实施前未开工建设的项目,应于2026年12月底前完成点火投产;未完成的,2027年1月1日后产能置换方案失效。
在方正中期期货分析师魏朝明看来,玻璃产能置换规定新增了能效环保要求,能效达不到基准水平的产能不可用于置换,有利于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自然出清。
“《实施办法》传递出严控产能的信号,明确严禁备案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项目,确有必要新建、改建的,必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实施等量或减量产能置换。加强与能效环保政策协同,能效达不到基准水平要求的产能不能用于置换等。”中泰期货分析师刘田莉说。
对此,南华期货分析师寿佳露也表示,《实施办法》中,新建生产线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环保绩效水平应达到A级等,这对玻璃行业而言意味着能效与环保标准提升。此外,产能置换更加严格,低效产能不能用于置换,且产能置换方案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公示,显示出政府鼓励高效、环保的生产方式,旨在推动玻璃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效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实施办法》对平板玻璃的产能置换要求进行了完善和更新。大原则“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项目。确有必要新建的,必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实施产能置换”和此前的版本一致。
“回顾历史可知,2014—2015年国内玻璃行业产能庞大,浮法玻璃价格从1300元/吨一度跌至800元/吨,在此背景下出台了平板玻璃产能置换的相关规定,对新增产能进行了严格限制。”中信建投期货能化高级分析师胡鹏称,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和需求的增加,浮法玻璃价格重心明显上移,低点从2016年的800元/吨升至2020年的1100元/吨,2022年甚至攀至1300元/吨。“产能置换一方面限制了新产能的增加,另一方面置换后的新产能通常采用更加清洁环保的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生产工艺。”他说。
在胡鹏看来,供给受限的背景下,浮法玻璃市场景气度回升,阶段性需求改善推动价格上涨至3000元/吨上方。“即使是需求较弱的时候,玻璃价格重心也高于2016年。”他说。
“《实施办法》发布,对玻璃价格形成一定提振,尤其是对远期价格。”胡鹏认为,平板玻璃生产能耗较高,是重点监管领域,未来国内玻璃产线将逐步转为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生产工艺,以煤制气和石油焦为燃料的产线或逐步退出市场。在他看来,伴随着该趋势,玻璃现货价格重心有望小幅上移,成本端对玻璃价格的支撑增强。
对玻璃企业而言,应遵循政策导向,尤其是能耗低于基准水平的企业,应加快转型升级,尽力降低能耗,以增强竞争力。
事实上,在行业发展的同时,低碳环保问题也不容忽视。玻璃行业从之前以煤炭为主导的燃料结构逐步转换为以天然气为主流的燃料结构,能耗水平已经大幅提升。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经过数年的努力,玻璃行业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效,供给侧改革更是淘汰落后工艺、压减低效产能,为市场带来活力。目前来看,玻璃供给侧改革取得了明显进步,新建产线大部分是通过产能置换形成的,环保升级,供需结构更加合理。
以玻璃主交割地沙河为例,以前沙河产线主要燃料是煤炭,能耗高,而随着产能置换措施的出台,当地产能结构和燃料系统同步升级,目前多数产线使用天然气燃料系统。煤制气燃料产线正在进行集中改造,预计2025年年底完成。届时,就能从根本上改变沙河玻璃行业的能源结构。
“过去,沙河玻璃行业供需错配、产品低质化,通过产能置换和转型升级,当前供需更加合理,产品迈向高端市场。”国投期货高级分析师周小燕称。
在周小燕看来,《实施办法》是对80号文和《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延续,短期对产业格局影响较小。“但长远看,随着能耗标准的提升,玻璃生产成本将增加。”周小燕认为,产能置换措施出台后,“僵尸”产线逐步淘汰,产能利用率随之提升,资源将更大化被利用。
“目前大部分新建产能是通过产能置换形成的。这个过程中,玻璃产能逐步由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向非传统地西南、东北扩张,以满足当地玻璃需求。”周小燕说。
在寿佳露看来,《实施办法》对玻璃行业带来积极影响。一方面,产能优化有助于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但有利于提升整体竞争力。
“当前,玻璃行业面对严峻的需求压力,更要坚持总量控制、技术创新,同时优化用能结构,进一步提高能效水平,才能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刘田莉表示。
玻璃行业能耗标准提高,符合绿色发展战略要求。周小燕认为,未来玻璃行业天然气产线占比将提升,行业规格、质量也将提升,产品有望向汽车、家电、电子等高端玻璃领域进一步延伸。
期货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玻璃期货上市十几年来,交割规则不断优化,从国标‘小板’到‘大板’,促进玻璃无论从品质上,还是从技术上,都有了较大提升。”刘田莉表示,玻璃企业通过运用期货衍生工具,对冲现货价格波动风险、扩大销售渠道,最终实现稳健生产经营的目标。
“从实体企业运用期货衍生工具的效果来看,显著提升了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寿佳露介绍,例如,一些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有效规避了现货价格波动风险,稳定了企业现金流和利润水平。同时,期货衍生工具的应用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企业从传统贸易商向供应链服务商、专业化综合服务商等方向转型。此外,期货衍生工具的应用有助于优化整个供应链的运作,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供应链上各个环节可以更好地协调生产和销售,减少因价格波动导致的库存积压或短缺问题。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玻璃期货在玻璃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大有可为。
“玻璃作为大宗商品,市场化程度较高,适合开展期货交易,且玻璃拥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期货市场的引入可以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定价机制,提高玻璃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促进玻璃行业健康发展。”寿佳露称。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交割规则的优化改进,玻璃期货活跃度提升,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功能得到有效发挥。除此之外,还衍生出基差定价、含权贸易等多种贸易模式,期现紧密结合。
“当下,玻璃行业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面临需求下滑、产业亏损等挑战,期货工具作为一种有效应对价格波动的风险管理工具,在玻璃企业扩大业务规模、稳定收益水平、提升客户黏性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刘田莉说。
“当玻璃企业库存累积的时候,可以在合适的机会通过盘面卖出套保去消化库存。另外,纯碱期货的上市,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的成本管理方式。”在周小燕看来,玻璃企业低位买入纯碱,可以从成本端做好风险管理。此外,基差贸易为流转现货提供了便利条件。买卖双方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协商基差,公平公正,使贸易双方从“你赚我亏”转变为“利益共享”。
市场观察:玻璃市场结构调整仍在进行
10月,国内玻璃现货市场以结构调整为主。上周,玻璃日熔量进一步减少,至15.97万吨。隆众资讯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31日当周,玻璃日熔量下降2.27%,同比下滑40个百分点。玻璃供给端的收缩仍在继续。
据申万期货能源化工高级分析师陆甲明介绍,10月以来,玻璃日熔量在16.25万吨维持了一段时间。考虑到10月处于消费旺季,供需尚可平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供给端是否存在进一步调整的需求,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周日熔量的进一步下降一定程度上是对未来供需结果的预演。同时,期货盘面主力2501合约10月一度冲高至1425元/吨,随后转而回落。
“随着预期性交易的降温,11月期货市场的关注点切换为实际供需状况。”陆甲明认为,背后原因在于目前现货价格低于期货盘面,上周现货在供给收缩以及库存下降背景下试探性提价,但期货盘面表现不及现货。
在陆甲明看来,玻璃市场的核心在于需求复苏下的合理估值。据他介绍,随着供给端的收缩以及政策面的提振,短期浮法玻璃行业供需格局有所修复,上周玻璃企业库存下降至4588万重箱。
对此,方正中期期货分析师魏朝明表示,近1个月来浮法玻璃企业库存显著下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一点是盘面上涨,期现商表现活跃,其与下游贸易商、加工厂补库行为共振,对现货销售起到提振作用。
据他介绍,10月以来玻璃市场产销两旺,下游贸易商、期现商补库带动原片企业库存去化,全国各地现货价格普涨,玻璃出厂价较9月下旬低点累计上涨300元/吨。
“事实上,这些在河北和华中地区的玻璃现货价格上已有表现。”陆甲明称,然而,今年秋冬季节玻璃实际需求如何,目前尚未可知。毕竟,今年12月玻璃消费能否好于10月、现货价格能否高于10月,依然存在较大变数,有待市场进一步验证。
进入11月,玻璃期货盘面需要把握驱动逻辑的改变,市场将聚焦于短期基本面改善兑现程度,最直观的就是观察下游终端需求情况。
“从玻璃深加工企业订单天数来看,国庆节前深加工订单增加,一部分原因是‘金九银十’需求自然增长;另一部分原因是原片价格上涨促使深加工订单集中释放。”魏朝明认为,从深加工订单天数绝对值及变化趋势来看,玻璃需求进一步增加的空间有限,且11月底前后深加工订单季节性回落,预示着玻璃需求下行风险增大。
基于此,陆甲明认为,后市需要关注现货价格变化、基差变化以及期货近远月合约价差变化,这些会对把握玻璃的合理估值提供有益帮助。
“玻璃市场基于预期和现实的博弈,短期延续宽幅波动行情。”魏朝明补充称,春节前后终端需求相对偏弱,玻璃期货2501合约承压下行的概率较大。“长期来看,玻璃价格走势跟随宏观环境,有望趋势性向好。”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