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浅议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2-12-06
- 浏览量:483
【字体: 大 中 小 】
国际经济危机还要持续
从当下世界经济体的表现就能看出来,刚刚爆发的美债危机和正在爆发的欧债危机只不过是世界经济危机持续的一个插曲。美国经济存在三大问题:
第一个是负债累累,他之所以不想在利比亚陷入太深,就是因为没钱,小布什给奥巴马留下的是一个财政的烂摊子,打仗是要钱的。前不久,两党通过了关于提高国债上限至14.3万亿的法案,但是美国一年的GDP就14.6万亿美元,如果一旦超过GDP的值,就意味着以后一年辛辛苦苦所得的收入还不够偿还利息,这只是国债,美国还有其他很多债,比如企业债,金融债等等,累计有60-70万亿,是全球一年GDP的总和,美国如果是普通国家,其早就破产了,之所以不破产,因为他是世界上的霸主,可以利用他的美元霸权剥削全世界人民。
第二个问题,就是实体经济的复苏不如预期。
第三个问题就是失业率偏高,目前依然是9.1%以上,美国政府特别在乎就业与失业。
欧盟经济体也存在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总在谈的欧债危机。
第二个问题是欧元基础货币过多,因为他货币统一了,但财政没统一,各个国家发展不平衡,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整个欧洲人口老年化还有整个福利社会,使得整个社会前进的活力和动力不足。而日本经济在九十年代以来就一蹶不振,地震、海啸加核辐射的三合一的危机让它雪上加霜,经济出现负增长,所以日本经济未来也不乐观。
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受累于通货膨胀,印度的通货膨胀一度超过10%,俄罗斯也超过10%,巴西超过6%,中国超过6.5%。 这就是当下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主要状况,从这些经济体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出,后经济危机还没有结束。为什么还没有结束?首先过去一两年新兴经济体出现了快速见底反弹复苏,但是刺激政策刺激出来的,打强心针打出来的。只要强心针一撤,经济就往下走。
其次是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一场大的危机走出来是要时间的。美国1929年的大萧条有两种说法,一是,1929年到1934年,共五年,二是1929年到1941年,共12年;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持续了7年;八十年代的美国储贷危机持续了6年;九十年代日本的坏账危机持续了8年;九十年代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持续了4年,那么这场危机跟大萧条相比没那么严重,跟其他的相比,至少相当,指望2~3年过去,没那么简单。所以国际经济危机还要持续,国际经济危机的持续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带来出口极大的压力,外需不足。
国际经济的展望
国际经济的展望主要是六点。一是国际经济危机还将持续。国际经济仍将在低位徘徊至少2到3年。二是国际贸易投资和就业形势有所缓解,但仍不能乐观。(我国)国际贸易在2009年下降了13%,然后在2010年出现了反弹,虽然在2011年也有所反弹,但还没回复到反弹前的水平,国际贸易现在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并且这次是美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搞贸易保护,跟以往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搞贸易保护的特征不同,以前是发达国家强调自由贸易,现在是中国强调自由贸易,当前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苗头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中国的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三是美元从中长期来看还要贬值。美元为什么要贬值?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美国目前国债高企,从现在来看美国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来偿还国债:第一、变卖国有资产来偿债;第二、逐步发展经济,发展产业来偿债;第三、借新债还旧债;第四、印钞票还债。那么美国会采取那种方式来偿还债务呢?美国会采用第一种方式即变买资产来还债吗?当前美国最大债主是中国,美国不大可能采用此种方法解决债务问题。而采用第二和第三种方法来偿还债务又显得过慢过累。权衡利弊后美国最有可能采用的方法是印钞票,因为这种方法成本低、效应高。而印美元直接好处还有:一是直接形成购买力,作为世界货币可以直接消费。二是直接消减债务负担,美元多了开始贬值,自然债权人就受伤。三是使美国产品出口竞争力上升。四是直接削减财政赤字。五是有利于华尔街金融市场活跃,因为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品都以美元为手段,发行更多的货币就促使华尔街市场更加繁荣。美国现在对美元贬值有恃无恐最大底气在于其所拥有的大量黄金储备,其最坏的处境就是最后放弃美元,重新创造一种新的世界货币,而其却可以轻松凭此摆脱自身巨额债务,所以说美元在接下来的时间仍将持续贬值。四是新一轮全球性的通货膨胀难以避免。事实上,新兴国家的通货膨胀已经到来,发达国家的也即将到来,欧盟已达到3%,美国也超过了2%,未来将进一步演化,第一个原因是各国为了刺激本国经济都采取了低利率的政策,降低利率的政策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提振经济;而另一方面却又会引发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第二个原因是各国政府为了维持高增长而采取印钞票的政策,现在很多国家都是通过印发钞票来维持高通胀来刺激经济,导致了高房价,制造了经济泡沫。五是全球产业结构正在加速成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实体经济比重上升,虚拟经济比重下降。因为虚拟经济有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所以现在各国都在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2、新兴产业在全球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将上升。所谓新兴产业是指新能源、节能环保等行业,当前全球面临的三大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经济危机的化解都离不开新兴产业的发展;3、新兴经济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上升,西方发达国家的地位将会有所削弱。六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将困扰今后一段时间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政府的支出多了,收入少了,这就导致国家发债券,如果在可控的范围内,还将有利于国家发展,如果超过范围就引发债务危机。
从这六个判断不难看出国际在未来两三年即(我国)“十二五”的前中期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这六个大的趋势还将继续演化。
国内经济形势展望
国内形势的展望简单归结为三句话:短期乐观(2010年底前到2011年初);中期悲观(2011年底到2013年);长期乐观(2013以后)。
短期。短期主要以2011年为研究对象,2011年总的形势总结为三句话:第一句话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前高后低;第二句话是经济结构以调整为主;第三句话是经济形势进退两难。主要体现在五个指标: 1、 GDP。2011年的GDP增长保持在9%~9.5%之间;2、通货膨胀率。2011年初制定了4%的目标,但目前年内保持在5%以内都难,通胀压力较大。通胀压力大的原因有:一是钞票印得太多,二是输入性的通货膨胀,三是成本推动,四是与土地有关的三大产品价格上涨成为通货膨胀的主要来源,五是投机氛围浓厚;3、财政金融的系统风险。最主要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比较大的风险;4、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较大。压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人民币内在的升值压力和美国给的外部压力;5、就业压力较大。就业压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众多中小企业破产和产业升级。
中期。中期总的表现也概括为三句话:第一、经济形势不那么乐观;第二、经济将处于震荡徘徊阶段;第三、经济将维持这种状态至少2~3年。
长期。长期是指2013年以后,总的形势归纳为:1、长期总体乐观;2、长期只能保持7%~8%的增长;3、长期保持这种增长的持续时间为10年~20年。长期保持这种形势也必须具备三个前提:一是未来两三年再没有大的经济危机;二是未来两三年继续维持“十二五“计划制定的调结构、促发展的经济模式;三是在新兴产业有新的增长点出现或技术革命取得突破。
中国经济在长期为什么只能保持中速的发展原因如下:
一、外需有一部分永久的消失。美国在次贷危机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高消费、负债消费、超前消费的行为有所收敛,美国国内的消费需求降低必然会引起我国的部分出口减少。
二、内需的扩大受制于深层次的制度变革。内需的扩大受制于一些深层次体制的压制,政府近年来一直强调扩大内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内需不升反降,如内需扩张的两个重要支——汽车和住房消费明显下降,目前中国的经济还是重复以前的依靠投资拉动的老路,因为内需的扩大必须首先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这就涉及到一个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问题,必然牵涉到政治体制改革。
三、基础设施建设五年之后在东、中部地区将会出现饱和。过去几十年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政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是无限期的,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中级阶段会出现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增长阶段,但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相对来说是较长,在国外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使用的很多设施都是几十年前建成的,因此我们期望一直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经济高增长不太现实,目前我国公路、铁路、港口建设的情况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所以在不久的将来,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贡献度会越来越小。
四、土地财政拉动经济高增长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因为可供出让的土地越来越少了,房价上涨的空间也不大了,同时农民的土地权益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保障,所以说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拉动地方经济空间缩小。
五、资源环境的约束。
六、三大红利的减少。一是人口红利的消失。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年代的来临,可提供的劳动力减少,人力成本面临上升的压力;二是市场化红利的减少。市场将面临从怎么样把蛋糕做大向蛋糕怎么样分的方向转变,更注重效率。三是国际化红利减小。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增大,GDP排名世界第二的中国正在遭受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围追堵截。
以上六个方面原因决定了我国经济在今后一段时间只会保持中速增长的态势,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会渐渐放缓,2015左右将会降到7%左右,2020年将降到在5%的水平,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现象,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下滑,很多问题会暴露出来,很多企业一直享受着经济高增长的好处,一旦出现经济增长放缓,部分企业将面临倒闭风险。
为什么我国为什么能够在未来20年内保持5%~8%左右的增长速度呢?为什么不会出现拉美现象?为什么不会出现日本那样的泡沫经济破灭?原因有三:一是结构生产力还将会大肆发展。所谓结构生产力就是指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所释放的生产力,因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处于中期阶段,而西方国家已基本完成,这就是我国的优势所在。二是制度变革的生产力还将大肆发展,过去重点在经济制度方面的改革,将来还要推进政治、文化、经济、社会、资源环球境五位一体的改革。三是要素升级的生产力还将大肆发展,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信息化还有大的升级空间。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将面临一个比较大的调整期。
我们所面临的新机遇
一、国际产业转移和重组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态势,不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而且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呈产业链形势向中国转移,国内企业面临承接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革命转移的新机遇,而且国际产业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正在进行重组,现在我们可以借机进入国外的一些高端技术产业企业重组兼并,实现自身技术实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新一轮全球性的技术革命正在取得突破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引起一轮新的技术革命,新能源、环保、信息技术等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变革,我们可以借机实现后发赶超。
三、消费结构升级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住房、汽车未来还有较大的空间,教育、文化、旅游、生物医药、医疗保健等消费结构升级还在进行中,意味着我们的产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市场机遇。
四、我国的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为我国涉足重化工业提供一定机遇。重化工业即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在未来10年内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五、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所带来的机遇。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是47.5%,据国际经验,当城市化率处于30%~70%时属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阶段的中期,城市化会给我们带来新的产业发展空间。
六、区域经济一体化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
七、国家为支持“十二五”规划中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而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所带来的机遇。
(作者:李佐军,博士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著名经济学家。摘自:李佐军博士应华中科大长沙校友会邀请报告会部分内容。题目为本刊改编。)
从当下世界经济体的表现就能看出来,刚刚爆发的美债危机和正在爆发的欧债危机只不过是世界经济危机持续的一个插曲。美国经济存在三大问题:
第一个是负债累累,他之所以不想在利比亚陷入太深,就是因为没钱,小布什给奥巴马留下的是一个财政的烂摊子,打仗是要钱的。前不久,两党通过了关于提高国债上限至14.3万亿的法案,但是美国一年的GDP就14.6万亿美元,如果一旦超过GDP的值,就意味着以后一年辛辛苦苦所得的收入还不够偿还利息,这只是国债,美国还有其他很多债,比如企业债,金融债等等,累计有60-70万亿,是全球一年GDP的总和,美国如果是普通国家,其早就破产了,之所以不破产,因为他是世界上的霸主,可以利用他的美元霸权剥削全世界人民。
第二个问题,就是实体经济的复苏不如预期。
第三个问题就是失业率偏高,目前依然是9.1%以上,美国政府特别在乎就业与失业。
欧盟经济体也存在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总在谈的欧债危机。
第二个问题是欧元基础货币过多,因为他货币统一了,但财政没统一,各个国家发展不平衡,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整个欧洲人口老年化还有整个福利社会,使得整个社会前进的活力和动力不足。而日本经济在九十年代以来就一蹶不振,地震、海啸加核辐射的三合一的危机让它雪上加霜,经济出现负增长,所以日本经济未来也不乐观。
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受累于通货膨胀,印度的通货膨胀一度超过10%,俄罗斯也超过10%,巴西超过6%,中国超过6.5%。 这就是当下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主要状况,从这些经济体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出,后经济危机还没有结束。为什么还没有结束?首先过去一两年新兴经济体出现了快速见底反弹复苏,但是刺激政策刺激出来的,打强心针打出来的。只要强心针一撤,经济就往下走。
其次是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一场大的危机走出来是要时间的。美国1929年的大萧条有两种说法,一是,1929年到1934年,共五年,二是1929年到1941年,共12年;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持续了7年;八十年代的美国储贷危机持续了6年;九十年代日本的坏账危机持续了8年;九十年代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持续了4年,那么这场危机跟大萧条相比没那么严重,跟其他的相比,至少相当,指望2~3年过去,没那么简单。所以国际经济危机还要持续,国际经济危机的持续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带来出口极大的压力,外需不足。
国际经济的展望
国际经济的展望主要是六点。一是国际经济危机还将持续。国际经济仍将在低位徘徊至少2到3年。二是国际贸易投资和就业形势有所缓解,但仍不能乐观。(我国)国际贸易在2009年下降了13%,然后在2010年出现了反弹,虽然在2011年也有所反弹,但还没回复到反弹前的水平,国际贸易现在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并且这次是美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搞贸易保护,跟以往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搞贸易保护的特征不同,以前是发达国家强调自由贸易,现在是中国强调自由贸易,当前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苗头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中国的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三是美元从中长期来看还要贬值。美元为什么要贬值?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美国目前国债高企,从现在来看美国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来偿还国债:第一、变卖国有资产来偿债;第二、逐步发展经济,发展产业来偿债;第三、借新债还旧债;第四、印钞票还债。那么美国会采取那种方式来偿还债务呢?美国会采用第一种方式即变买资产来还债吗?当前美国最大债主是中国,美国不大可能采用此种方法解决债务问题。而采用第二和第三种方法来偿还债务又显得过慢过累。权衡利弊后美国最有可能采用的方法是印钞票,因为这种方法成本低、效应高。而印美元直接好处还有:一是直接形成购买力,作为世界货币可以直接消费。二是直接消减债务负担,美元多了开始贬值,自然债权人就受伤。三是使美国产品出口竞争力上升。四是直接削减财政赤字。五是有利于华尔街金融市场活跃,因为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品都以美元为手段,发行更多的货币就促使华尔街市场更加繁荣。美国现在对美元贬值有恃无恐最大底气在于其所拥有的大量黄金储备,其最坏的处境就是最后放弃美元,重新创造一种新的世界货币,而其却可以轻松凭此摆脱自身巨额债务,所以说美元在接下来的时间仍将持续贬值。四是新一轮全球性的通货膨胀难以避免。事实上,新兴国家的通货膨胀已经到来,发达国家的也即将到来,欧盟已达到3%,美国也超过了2%,未来将进一步演化,第一个原因是各国为了刺激本国经济都采取了低利率的政策,降低利率的政策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提振经济;而另一方面却又会引发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第二个原因是各国政府为了维持高增长而采取印钞票的政策,现在很多国家都是通过印发钞票来维持高通胀来刺激经济,导致了高房价,制造了经济泡沫。五是全球产业结构正在加速成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实体经济比重上升,虚拟经济比重下降。因为虚拟经济有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所以现在各国都在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2、新兴产业在全球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将上升。所谓新兴产业是指新能源、节能环保等行业,当前全球面临的三大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经济危机的化解都离不开新兴产业的发展;3、新兴经济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上升,西方发达国家的地位将会有所削弱。六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将困扰今后一段时间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政府的支出多了,收入少了,这就导致国家发债券,如果在可控的范围内,还将有利于国家发展,如果超过范围就引发债务危机。
从这六个判断不难看出国际在未来两三年即(我国)“十二五”的前中期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这六个大的趋势还将继续演化。
国内经济形势展望
国内形势的展望简单归结为三句话:短期乐观(2010年底前到2011年初);中期悲观(2011年底到2013年);长期乐观(2013以后)。
短期。短期主要以2011年为研究对象,2011年总的形势总结为三句话:第一句话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前高后低;第二句话是经济结构以调整为主;第三句话是经济形势进退两难。主要体现在五个指标: 1、 GDP。2011年的GDP增长保持在9%~9.5%之间;2、通货膨胀率。2011年初制定了4%的目标,但目前年内保持在5%以内都难,通胀压力较大。通胀压力大的原因有:一是钞票印得太多,二是输入性的通货膨胀,三是成本推动,四是与土地有关的三大产品价格上涨成为通货膨胀的主要来源,五是投机氛围浓厚;3、财政金融的系统风险。最主要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比较大的风险;4、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较大。压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人民币内在的升值压力和美国给的外部压力;5、就业压力较大。就业压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众多中小企业破产和产业升级。
中期。中期总的表现也概括为三句话:第一、经济形势不那么乐观;第二、经济将处于震荡徘徊阶段;第三、经济将维持这种状态至少2~3年。
长期。长期是指2013年以后,总的形势归纳为:1、长期总体乐观;2、长期只能保持7%~8%的增长;3、长期保持这种增长的持续时间为10年~20年。长期保持这种形势也必须具备三个前提:一是未来两三年再没有大的经济危机;二是未来两三年继续维持“十二五“计划制定的调结构、促发展的经济模式;三是在新兴产业有新的增长点出现或技术革命取得突破。
中国经济在长期为什么只能保持中速的发展原因如下:
一、外需有一部分永久的消失。美国在次贷危机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高消费、负债消费、超前消费的行为有所收敛,美国国内的消费需求降低必然会引起我国的部分出口减少。
二、内需的扩大受制于深层次的制度变革。内需的扩大受制于一些深层次体制的压制,政府近年来一直强调扩大内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内需不升反降,如内需扩张的两个重要支——汽车和住房消费明显下降,目前中国的经济还是重复以前的依靠投资拉动的老路,因为内需的扩大必须首先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这就涉及到一个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问题,必然牵涉到政治体制改革。
三、基础设施建设五年之后在东、中部地区将会出现饱和。过去几十年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政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是无限期的,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中级阶段会出现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增长阶段,但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相对来说是较长,在国外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使用的很多设施都是几十年前建成的,因此我们期望一直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经济高增长不太现实,目前我国公路、铁路、港口建设的情况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所以在不久的将来,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贡献度会越来越小。
四、土地财政拉动经济高增长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因为可供出让的土地越来越少了,房价上涨的空间也不大了,同时农民的土地权益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保障,所以说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拉动地方经济空间缩小。
五、资源环境的约束。
六、三大红利的减少。一是人口红利的消失。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年代的来临,可提供的劳动力减少,人力成本面临上升的压力;二是市场化红利的减少。市场将面临从怎么样把蛋糕做大向蛋糕怎么样分的方向转变,更注重效率。三是国际化红利减小。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增大,GDP排名世界第二的中国正在遭受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围追堵截。
以上六个方面原因决定了我国经济在今后一段时间只会保持中速增长的态势,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会渐渐放缓,2015左右将会降到7%左右,2020年将降到在5%的水平,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现象,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下滑,很多问题会暴露出来,很多企业一直享受着经济高增长的好处,一旦出现经济增长放缓,部分企业将面临倒闭风险。
为什么我国为什么能够在未来20年内保持5%~8%左右的增长速度呢?为什么不会出现拉美现象?为什么不会出现日本那样的泡沫经济破灭?原因有三:一是结构生产力还将会大肆发展。所谓结构生产力就是指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所释放的生产力,因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处于中期阶段,而西方国家已基本完成,这就是我国的优势所在。二是制度变革的生产力还将大肆发展,过去重点在经济制度方面的改革,将来还要推进政治、文化、经济、社会、资源环球境五位一体的改革。三是要素升级的生产力还将大肆发展,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信息化还有大的升级空间。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将面临一个比较大的调整期。
我们所面临的新机遇
一、国际产业转移和重组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态势,不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而且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呈产业链形势向中国转移,国内企业面临承接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革命转移的新机遇,而且国际产业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正在进行重组,现在我们可以借机进入国外的一些高端技术产业企业重组兼并,实现自身技术实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新一轮全球性的技术革命正在取得突破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引起一轮新的技术革命,新能源、环保、信息技术等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变革,我们可以借机实现后发赶超。
三、消费结构升级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住房、汽车未来还有较大的空间,教育、文化、旅游、生物医药、医疗保健等消费结构升级还在进行中,意味着我们的产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市场机遇。
四、我国的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为我国涉足重化工业提供一定机遇。重化工业即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在未来10年内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五、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所带来的机遇。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是47.5%,据国际经验,当城市化率处于30%~70%时属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阶段的中期,城市化会给我们带来新的产业发展空间。
六、区域经济一体化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
七、国家为支持“十二五”规划中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而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所带来的机遇。
(作者:李佐军,博士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著名经济学家。摘自:李佐军博士应华中科大长沙校友会邀请报告会部分内容。题目为本刊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