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玛瑙产品增加文化含量的长效机制研究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5-09-01
- 浏览量:2409
中国玛瑙产地分布很广泛,几乎各省都有,主要有黑龙江、辽宁、湖北等地区。辽宁省又以阜新为玛瑙生产、加工、销售集散中心。虽然玛瑙集散中心初具规模,但是阜新玛瑙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重中之重,阜新玛瑙产品缺少文化含量、附加值较低,仍需完善产业链。因此,从增加玛瑙产品文化含量为突破口,努力提升玛瑙产品附加价值为方向,完善玛瑙产品产业链为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辽宁省玛瑙产业发展现状
玛瑙产业是阜新十大产业之一,也是全省文化产业重要基地。2004年9月,第十二届国际矿山测量大会宣布,阜新玛瑙储量占全国总量的50%,2005年全国玛瑙产品年销售额实现5亿元,辽宁就达到2.5亿元,占全国销售额的50%,而辽宁省的玛瑙销售主要来源于阜新。由下表1可见,到2010年底,阜新地区有玛瑙厂家、业户6800余户,从业人员达6万人左右,玛瑙产品占领国内玛瑙市场70%左右的市场份额,总产值8个亿,在此期间,从业人员每年以20%的速度、产值每年约以30%的速度增长。到2013年底,阜新市玛瑙产业产值实现17.03亿元,从业人员稳定在6万人左右。
表1 阜新市玛瑙产业发展情况
年份
|
玛瑙产业产值(亿)
|
玛瑙产业就业人数(万)
|
人均产值(元/人)
|
人均产值同比增长
|
2008
|
5
|
5
|
10000
|
—
|
2009
|
6.15
|
5.5
|
11182
|
12%
|
2010
|
8
|
6
|
13333
|
19%
|
2011
|
10
|
6
|
16667
|
25%
|
2012
|
13
|
6
|
21667
|
30%
|
2013
|
17.03
|
6
|
28383
|
31%
|
自从阜新被定位首批资源枯竭城市以来,阜新市政府一直就在寻找替代产业来继续服务阜新城市经济发展,在众多接续产业中,玛瑙产业更加得到市政府的重视。阜新市出台了很多政策、方针为发展阜新玛瑙产业服务,将玛瑙产业做大做强。
玛瑙产业能够成为阜新经济的接续支柱产业必须具备经济效益好、发展速度快、关联效应强、前景光明、优势明显等主导产业特征。可见,阜新玛瑙产业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较强,前后关联相应强,要素禀赋优势明显。但是,截止2013年,人均产值仅为28383元,明显存在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劣势,而对于玛瑙产业有效提高发展速度的重点在于增加产品文化含量,提升产品附加价值。
二、玛瑙产品及主要工艺流程与价值
玛瑙产品有红、黄、蓝、绿、白、黑等多种鲜艳颜色,品种有腰带、领带、手机链、项链、手镯、手串、烟嘴、艺术挂牌、领带夹、胸花、胸带、戒指、耳钉、耳片、头卡、心坠、精品礼品、酒杯、围棋、象棋、手表带、凉鞋、茶具、酒具、汽车坐垫、汽车方向盘套、百岁锁、婚庆礼品、健身球、保健品、玉雕工艺品、图章等八大系列一百余品种。
制成一件精美的玛瑙玉件要经过选料、剥皮、设计、初雕、细雕、抛光和配座等七道工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剥离。将选好的玛瑙原石进行剥离,将原石剥离后洗涤干净送入雕刻车间。
第二阶段:雕刻。雕刻是一个非常细腻的工作,由设计师进行设计。雕刻师按着设计师的要求进行雕刻,小的几十天大的多则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玛瑙的雕刻。
第三阶段:抛光。将雕刻好的作品进行打磨,将玛瑙打磨的光亮,打磨车间会有粉尘,需要排风,打亮过程得用水降温,噪音大。
玛瑙属于中低档玉石原料,普通的玛瑙虽然价值不高,但若经过工艺师们的精雕细琢,其价值就会迅速增长,特别是若能巧妙地利用石料本身的颜色差异。其工艺价值也主要不在于石料的质地,而在于做工的优劣,在于是否构思巧妙,甚至在于制作者本人在工艺界的声望,在于其文化价值。
三、建立增加玛瑙产品文化含量的长效发展机制
从产业发展和提高产品附加价值角度,建立增加玛瑙产品文化含量的长效发展机制势在必行。
(一)注重人才培养,保障文化传承
提升玛瑙产品附加价值,增加文化含量,关键在于人才,专业人才必须具备文化素质和绘画技艺才能。
首先,提高办学层次,注重学生质量。目前,社会对玛瑙雕刻设计学员的培训,主要以厂办学,招收学徒为主。以教育培训为主体的学校较少。阜新市只有一家由阜新市教育局主办的阜新市天艺玛瑙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学生,并颁发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书,而且,招收对象没有限制,导致从事玛瑙雕刻设计的学员基础文化薄弱。建议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按照市场需求,创办工艺美术专业,利用已有办学资源,外聘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为教授或学科带头人。提高入学门槛,招收有美术特长的优秀学苗。
其次,科学设置教学课程、实践课程,强文化,重技能。通过系统学习素描、白描、国画、解剖、透视、色彩、泥塑等科目,同时安排车间实习实践的方式,达到学生学习由浅入深,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另外,还要配合这些课程开设人文、社会类课程,如中国通史、世界史、人文地理、音乐等,文化课程与专业技能融会贯通,增加学生的创新创造力。
第三,专业课程导师制。基础课完成后,专业课学习阶段建议实施导师制。由有一定代表作品的教师,一对多,面对面教学,政府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阜新玛瑙雕”以学促传教学经费,保障文化传承。
(二)依托比赛的激励机制设计
增加玛瑙产品文化含量,需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励创新创造,实现个人价值。如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红玛瑙杯”全国玉石雕刻大赛等。重文化推广,重业界交流,重人才发现,重产业引导,积极引导作品在用材、主题、工艺、表现形式等方面有所创新,实现个人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但是,如此高端大赛仅仅能体现业内佼佼者的价值,对于大多数从事玉雕的工作人员起不到激励作用,建议大赛分层次举办,市级省级组织比赛,扩大参赛人员数量,对于获奖作品和作者给予奖励和奖金,并与职称挂钩,提升激励的普遍意义。
(三)消费导向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产品研发机制
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或者直接、或者间接,都对现代设计产生连带的巨大影响。设计,即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须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与艺术含量,这一点在产品设计中,尤为关键。现代设计和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依靠产品的研发设计。然而玛瑙产品因其工艺的独特性,产品研发很难形成机制。但是,要达到消费者需求的最深层次——欣赏功能,要求商品的文化与艺术品位更高,要求建立消费导向的研发机制。建立市场部,分析消费者需求,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真正实现消费引领市场。研发形成团队、大师导师制,以老中青搭配团队,建立合理分配机制。
(四)完善玛瑙品牌建设工作,增加产品附加价值
一是发挥阜新市“中国玛瑙之都”城市品牌作用。2013年8月30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下发了《关于授予辽宁省阜新市“中国玛瑙之都”荣誉称号的决定》。称号是对阜新人多年努力付出和取得成果的认可,同时也需要我省抓住机遇,宣传玛瑙文化,宣传阜新及周边玛瑙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展览常态化,有效利用地域标志品牌。
二是玛瑙产品创行业品牌。黄金、铂金、钻石、和田玉、翡翠等众多大宗金玉产品人们对其文化、价值都有较为统一的认识,而玛瑙产品尚无一朗朗上口的宣传词,让消费者记住。主要原因是企业规模小,无力支付巨额广告费用,且对于一种产品的宣传单个企业不愿做独立宣传,需要政府有力扶持,创行业品牌。
三是玛瑙产品品牌建设。目前,阜新玛瑙市场,品牌众多,规模、质量良莠不齐。建议规模较大的企业完善销售模式,提高品牌影响力。宝玉石产品因其自身特性,发展电子商务较为困难,因此注重品牌连锁店销售模式,统一的门店设计,统一的销售理念,统一的定价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玛瑙形象,提升附加价值。
【参考文献】
[1]伍容萱.阜新玛瑙产业化发展变迁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60—75
[2]王艳敏.全力打造阜新玛瑙的璀璨明天[N].中国黄金报,2007
[3]王学仁.辽宁阜新:玛瑙产业加快发展步伐[N].经济日报,2007
[4]明绍庚.三大板块助玛瑙成阜新第十大产业集群[N].辽宁日报,2012
[5]洪光.阜新市玛瑙产品品牌定位再思考[J].知识经济,2012(3)〔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辽宁玛瑙产品增加文化含量、提升附加值、形成产业链研究”(项目编号:L13AWJ002)阶段性成果〕